科技情報
-
AMD Ryzen 3000XT系列售價曝光、TR 3990X砍540美元、Ryzen 4000G效能露出!
因應Intel十代U(代號Comet Lake-S)於5/20正式開賣,AMD最近5月的動作頻頻,除了5/7先推出Matisse入門級Ryzen 3處理器(包含Ryzen 3 3300X與3100)之外來補足全系列7nm桌機處理器之外,在中高階部份,AMD也預計7月將出推出Matisse Refresh家族,也就是Ryzen 3000XT系列!包含Ryzen 9 3900XT、Ryzen 7 3800XT、Ryzen 5 3600XT等三顆中高階處理器。此外,在頂級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處理器部份,電商也以降價,以原價的約87折促銷!至於先前推出內建內顯的Renoir全系列Ryzen 4000G家族,則已經有效能量出,離上市時間應該不遠矣! 由於AMD即將推出Ryzen 3000XT系列!包含等處理器,擁有比同級Ryzen 3000X的處理器快了約200~300MHz的時脈,預估整體效能將提升約5~10%!由於7月7日剛好是7nm開賣日滿週年的日子,因此當天AMD將推出上述的Ryzen 3000XT,來取代現有的Ryzen 3000X產品。 ▼表 AMD Ryzen 3000家族(代號Matisse與Matisse Refresh)處理器規格比較 由於鋪貨尚須一段時間,通路商大致也取得即將上市消息,因此大多會開始準備更新網頁,其中就有一家法國電商Materiel.net已搶先上架,連售價和規格都已完全公佈出來,只差產品實際照片而已。雖說網頁寫著「根據我們的建議,該產品不再銷售」,但此可能表示產品尚未開賣,因此暫時寫成下架的狀況,等到正式上架之後,就應該會變成可以下單購買的狀況囉!以下就是該網頁的資訊:(若網頁遭移除,請見截圖) 至於工作站處理器部份,代號Castle Peak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目前已有電商已經搶先降價!其中頂級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擁有64核心、128執行緒架構,原先建議售價為3990美元(新台幣122,500元),如今在電商也砍價約540美元,剩下,等於省了大約新台幣16,000元左右,大約10萬多一些就可以入手!只是現在庫存不多囉! 至於次頂級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採32核心、64執行緒的設計,原先建議售價1,999美元(新台幣63,770元),現在也砍了100美元,剩下,等於省下大約3,000元上下,大約6萬出頭就能買到。 ▼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處理器規格比較 看來,如果現在讓他知道只要比原先再多付不到1倍(多付1,550美元,大約4萬多台幣),就可以讓他直接升到3990X,那編譯速度再快到5至6倍也是有可能的。到時候不是只有潮爽可以形容了,應該是爆爽了吧!XD 另外,AMD除了推廣自家CPU之外,也有APU (內建內顯)的桌機處理器。先前AMD推出了代號為Renoir的Ryzen 4000家族U、H、HS等系列的筆電處理器之後,接著又推出,上述都是筆電處理器。 至於桌機處理器的部份,也就是Ryzen 4000G系列,AMD也即將推出,包含Ryzen 7 4700G (Pro版、非Pro版、低功耗GE版)、Ryzen 5 4400G (Pro、非Pro版與低功耗GE版),以及Ryzen 3 4200G (Pro版、非Pro版與低功耗版本)。這次都採用7nm Zen 2架構,可支援PCIe 4.0獨顯,記憶體可支援到DDR4-3200,算是其上一代Picasso (12nm)的後繼版本。 ▼表 AMD Renoir (Ryzen 4000G)桌機處理器規格列表 這次主要有Pro版(Pro 4000G)與非Pro版(4000G),都是65W TDP,另有低功耗版本(4000GE)。在規格方面,高階的Ryzen 7家族都是8C / 16T的配置,內建Vega 8繪圖晶片,GPU時脈約2000~2100MHz;而中階的Ryzen 5家族都是6C / 12T配置,內建Vega 7繪圖晶片,GPU時脈約1900MHz,至於入門的Ryzen 3家族,則是4C/8T配置,內建Vega 6繪圖晶片,GPU時脈為1700MHz。 至於效能的部份,根據的測試結果, Ryzen 3 4200G在3DMark 11中的Physics分數為6825分,在Graphics分數3489分。相較於擁有32 EU的Ice Lake GT1 GPU還快一些,且能跟MX250 GPU並駕齊驅。至於Ryzen 5 4400G的部份,則3DMark 11的Fire Strike場景下,其Physics與Graphics的分數分別是19113分與4033分,比Ryzen 7 4800H的3500分效能還好! 簡單來說,Ryzen 3 4200G透過在GPU時脈提升至1700MHz,搭配記憶體時脈提升到DDR4-3200,讓其雖然只有配置Vega 6的等級,但效能可以發揮到配備Vega 8的前代APU還快!因此Ryzen 4000G的實力,可說是不可小覷! 自2019年7月開始,AMD率先開槍,掀起7nm處理器之戰,先從桌機的Ryzen 3000系列(含Ryzen 9、7、5)開始,然後是伺服器的EPYC 7002系列,然後是高階桌機的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 2020年開始,則先發表筆電專用的Ryzen 4000 U、H、HS家族,讓筆電也進入7nm,隨後也發表Ryzen 4000 Pro系列主攻商用筆電市場。接下來又回到桌機市場,先是推出了Ryzen 3 3300X與3100來讓Ryzen 3000系列桌機全面7nm化,再來是Ryzen 9、7、5推出更新版的3000XT。接下來則是APU的部份,也將推出Ryzen 4000G系列,至此可說是完全7nm化! 因此,下半年之後,AMD的產品可說是幾乎7nm為主流了!搭配B550主機板也將提供PCIe 4.0的規格,而下世代顯示卡、繪圖卡也都全面7nm+PCIe 4.0化。也就是說,2020年下半年開始,您買的AMD產品,從入門到高階,幾乎都已全面提供7nm+PCIe 4.0的規格,記憶體也支援到DDR4-3200。想組新機的朋友,建議可以參考這些新的產品,來做組機的新依據!
-
十銓T-Force DARK Zα DDR4-3600 8GB x4四通道記憶體評測,feat.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處理器實戰!
先前小編有和大家介紹過TEAMGROUP推出的T-Force DARK Zα DDR4-3600記憶體,單支8GB,是專為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和X570主機板所設計的電競記憶體,當時已經為玩家們開箱評測過該記憶體的效能表現,因為那時候剛好要測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頂級處理器的關係,就把手上的TRX40系列主機板拿來搭,並且搭配4支T-Force DARK Zα DDR4-3600記憶體,總計32GB的容量,來簡單走個四通道模式測測看其效能表現。該組記憶體目前在市場上的價格大約是8GB兩條要價2,690元,因此32GB的架構下大約只需要5,380元就能搞定! Dark Zα記憶體共有8GB x2及16GB x2兩種容量選擇,時脈版本的部分有基礎的3200MHz(CL值此時為16-18-18-38);另有3600MHz以及4000MHz兩種時脈選擇(此時的CL值為18-22-22-42),工作電壓在1.35V。 不過,小編這次選擇作為測試的是高階的DDR4-3600版本,並且利用記憶體內建的XMP設定將時脈定在DDR4-3600進行測試。 其實認真來說的話,一般玩家如果要組裝四通道記憶體的話,是不會只建構32GB容量的,往往都是上看128GB、甚至TRX40主機板256GB容量插好插滿的情況也不在少數,不過這次藉由簡單的8GB四通道記憶體測試,雖然單純好奇的目的居多,但如果是數字控、喜歡追求數大便是美的玩家的話,DDR4-3600 8GB走四通道也是可以跑出非常簡單的跑出暴力的效能表現。至於有關這條記憶體本身的開箱和基本的效能表現的話,可以參考。 廠商名稱:TEAMGROUP十銓科技 廠商電話:0800-821-688 廠商網址:www.teamgroupinc.com/tw/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傳AMD Warhol (Ryzen 5000)擬採7nm製程?! 另傳Vermeer (Ryzen 4000)將提早導入5nm製程?! 你們搞得我好亂啊?! XD
由於AMD在近期的CPU發展藍圖中表示,2019年推出的ZEN 2 (即Matisse的Ryzen 3000家族),與2020年即將推出的ZEN 3 (即Vermeer的Ryzen 4000家族),都將使用台積電7nm製程來設計。而到ZEN 3之前,都還是維持Socket AM4的腳位,讓使用者升級時不用頻頻更換主機板。 當市場還在期待AMD何時會正式發表ZEN 3架構、代號為Vermeer的Ryzen 4000家族時,已經有網友透漏出更下世代的代號為Warhol的Ryzen 5000家族開發藍圖,將一樣採用ZEN 3架構、7nm製程,以及PCIe 4.0規格。 有趣的是,,台積電(TSMC)由於推出5nm強化版,並將於第四季提前量產,且超微(AMD)的新Ryzen將率先採用。疑?! 其內文大致的意思,就是Ryzen 4000 (Vermeer)將不會使用7奈米的EUV製程,而將「超前部署」、直接使用5奈米強化版(5nm Plus)。此外,報導指出TSMC在4月份已先進入5奈米時代,並將於2020年第四季提前量產。其中首家捧場的客戶就是AMD,且將率先於Ryzen 4000導入。該報導也被國外同業翻譯成英文以做對照。 據悉,由於台積電正式推出5奈米製程,已知蘋果(Apple)將率先搶單,至於華為(Huawei)則是因美國禁令而遭到出局。而超微(AMD)可能因為擔心5nm產能被搶光,所以優先卡位,以免發生先前7nm時還要排隊的情況。但是,原先規劃7nm製程的處理器,有可能在那麼快的時間內(4月至10月)馬上轉換到5nm+嗎? 良率又是如何呢? 這點頗耐人尋味! 當隔壁棚還停留在14nm已久,AMD於2019年率先進入7nm新時代,2020年勢必延續7nm的製程,難道2021年底就可以率先看到5nm的CPU了嗎?這會不會太「超過」原本的計畫呢?不過,上述的只是單方面的報導或是謠言,尚未獲得AMD的官方說明。 ▼表 AMD桌機處理器開發藍圖 (已知 & 預測)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AMD所公開的CPU發展藍圖,確實也按著時程在走。2017年推14nm、Zen架構的Ryzen 1000、2018年推12nm、Zen+架構的Ryzen 2000,至於2019年則推出7nm、Zen 2架構的Ryzen 3000,搭配支援PCIe 4.0規格,一舉提升PC架構至前所未有的境界,讓隔壁棚真的怕到了。 至於2020年第四季,預計AMD應該是推出7nm、Zen 3架構的Ryzen 4000。但如果AMD真的製程超前,採用5nm+製程的話,相信效能將可能會更加突飛猛進,到時候隔壁棚就算拿出火箭 (Rocket Lake-S) 來打,也可能要「皮皮剉」(混身顫抖)了。 不過,真正的事實是,AMD CEO的蘇媽因為帶領AMD賺錢賺到爆,如今已成為標普500企業裡面薪酬最高的女CEO了! (Yahoo先前那個已經GG)… 她在說到,新的製程通常會先從行動處理器開始,因為比較容易製造 (以低功耗為主),至於5nm製程方面,他完全沒有提到ZEN 3,但是有幾次提到ZEN 4,那麼這段話,是否也意味著連連Warhol的Ryzen 5000 (Zen 3),也不太會用到5nm製程,讓上述的傳言成真? 那麼再來看Vermeer的Ryzen 4000呢?到底5nm還是7nm呢?總之,就等AMD到時候的正式公佈吧!
-
微軟Windows 10 五月2020更新 (組建2004)的系統需求與相容處理器出爐,現已開放下載!
微軟Windows 10自推出以來,幾乎是每半年就會推出重大更新。2019年5月推出組建1903 (v1903版本),隨後2019年11月推出小更新(v1909版本)。而2020年最新的2004版本可說是重大更新 (包含),並於5月28日正式推出,讓一般消費者能將自己的Windows 10升級! 由於微軟的Windows 10採取,目前v1803版已經終止服務,原先v1809本來也將於4月上旬終止服務,但因為疫情影響,被推遲到11月才終止服務,因此既有還在使用v1809版本的玩家們,還是可以繼續使用。 如今已有近10億用戶正在使用Windows 10,而Windows 10也持續更新,在最新的v2004版本內,提供8項重點更新,以及上述玩家最在意的最新DirectX 12 Ultimate支援,該功能將具備新版DXR 1.1,主要是提供更多的光追特效,而NVIDIA新Driver也將支援DXR 1.1,AMD則是於會在新世代的RDNA 2顯示卡中支援。 至於在系統需求方面,微軟雖然在中,很籠統的列出最低的需求,但其實上述那張表,已無法滿足當今的使用需求(Windows 10是2015年正式上市的,已過5年了),因此為讓自己用得順,建議還是要買好一點的電腦配備來使用Windows 10。 ▼ Windows 10 v2004的硬體資統支援表 (含處理器列表): 可看出上述的處理器列表中,有支援Intel最新Comet Lake-S的第10代處理器家族,因此有想要購買這平台的玩家,記得一定要升級到Windows 10 v2004版本,以便發揮10代U的最佳效果。 而在AMD的部份,先前的Windows 10 v1903、v1909其實都可以完美搭配使用,當然還是可以升級到v2004版本。至於您若買的是ARM版本、採用高通S850或8cx處理器的筆電者,也是可以考慮升級到v2004版本的(雖然效能可能提升有限,但可能修掉一些bug)。 想要升級了嗎?現在微軟,已經提供MediaCreationTool2004.exe的檔案下載工具,可以幫助玩家直接升級到Windows v2004版本,或是可以製作v2004的ISO光碟檔或USB安裝碟囉。 。
-
因疫情影響,Gartner預估2020年全球3C裝置出貨量下跌近14%
由於COVID-19的影響,導致各國政府紛紛進行隔離措施,不少大型活動皆暫停、延期或取消,不少商店也跟著暫時關門,連帶使得3C產品的銷售量也受到影響。隨著疫情嚴峻,不少企業和學校改成讓數百萬人在家上課或在家工作,使得這些不少人可能得買一台筆電、Chromebook或平板電腦,以便可以遠距視訊開會、上班上課。而教育和政府機構也增加了這些裝置的支出,以幫助人們透過e-learning來吸收新知,減少在外趴趴走而染疫的風險。 然也因為疫情的影響,原先不少預計2020年上半年發表的產品,看似只能往後延期。雖說Intel十代U(代號Comet Lake-S)已於5/20正式開賣,AMD才在5月7日推出其Matisse家族的入門級Ryzen 3處理器,並預計7月初讓Ryzen 9、7、5系列新增XT版本,然而對消費者來說,如果既有的電腦、手機、其他可攜裝置沒壞,還可以使用,就算速度慢一點,也就暫時先湊合著用。因此換機潮暫時不再,電腦或3C裝置出貨量受到影響,是絕對會發生的事! 根據,2020年的PC出貨量預計將下降10.48% (如下表)。其中,筆電、平板、Chromebook出貨量下降速度,稍微比PC市場整體下降速度還慢一些。 ▼表 全球3C裝置市場出貨量預測 (單位:千台) 以上表中,輕薄筆電列於(b),而平板與Chromebook則列於(c)。 Gartner表示,在COVID-19全球大流行之後,至少有48%的員工可能部分時間會變成居家工作,在大流行之前為30%。整體而言,在家辦公的趨勢,促使IT部門紛紛添購更多的可攜式裝置,含筆電、平板和Chromebook這類的產品,且這些行動裝置幾乎都有內建Webcam,可以視訊,使得只能放在固定地方的桌機(且還要另外買Webcam來搭)變成有點乏人問津!而這種在家辦公的趨勢,促使IT部門將固定式業務轉變成能夠靈活搭配的行動式業務,將導致2021到2022年的商用筆電產品,逐漸取代掉桌機。 至於手機部份,由於上述的表中可以看出,2020年的整體出貨量將下跌14.56%,其中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則是下降13.7%,預估至2020年底出貨量達到13億支。 雖說用戶在居家防疫期間,增加了手機使用量,包含與同事、工作夥伴、朋友與家人溝通、聊天,但是由於可支配的收入將減少 (不少人因為疫情而失去工作,或減少工作量,導致被減薪,使其整體收入減少),因此即便2020年有多種新手機即將推出,但這些消費者也只能咬緊褲帶,暫時先別想「換手機」這件事情了。也因此,手機的使用壽命也將從2018年平均2.5年的使用期,變成2020年的2.7年。 由於2020年原先被預估是5G手機元年,在CES 2020期間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展示其5G手機,業界更預估將有更多5G手機與裝置在MWC 2020期間大鳴大放,但卻因為疫情緣故使得該展覽取消,後續一些國際級大展甚至運動會也都取消或延後,因此,5G手機的機海計畫,也只能暫緩了! 根據業界原先預估,到2020年時,主流等級5G手機將會比4G手機稍微小貴一點點(大約是中高階4G手機的價位),加上資費也最多跟先前4G剛流行一樣大約新台幣1千多元而已,使5G變成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應用,如此也會讓5G手機成為增加手機換機潮的催化劑。 然而因為疫情影響,再加上不是每個地區都開始提供5G,此外,5G收訊範圍並沒有4G廣、再加上資費較高,且有些5G旗艦手機也延緩推出 (甚至一些美國民眾認為5G就是造成疫情傳播的元兇 XD),使得目前預計2020年5G手機出貨量,將只佔整體手機出貨量的11%,也就是9支手機裡面,才會有一支是5G手機! 因此,除了中國大陸還會繼續在5G基礎設施上進行投資之外,促使他們的5G手機量與使用量提升之外,其他地區的銷售量都會受到影響。
-
從Intel Inside切成AMD Inside,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轉至AMD Ryzen Threadripper平台,因為編譯快3倍!
Linux作業系統雖然在桌機與筆電市場算是小咖,但在行動作業系統、嵌入式系統、伺服器、高效能運算領域卻是最重要的扛霸子。身為Linux之父的Linus Torvalds可說是該作業系統的靈魂人物,從最早開發Linux作業系統開始,至今超過15年都是使用Intel的處理器來開發,如今,他也跳槽了,跳到AMD處理器平台,算是劃時代的開始! 由於2018年開始,Intel的CPU就一直被爆出有許多漏洞,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沒有補破網。先前還有說補正之後,,讓Linus Torvards抨擊Intel工程師到底會不會設計CPU。 而在中,裡面提到了一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Linux和Git之父Linus Torvalds已將他的主要開發電腦,換成了AMD Ryzen Threadripper平台,並說明他這次為什麼更換平台的說法。 由於Linus兄過去一直使用Intel處理器來開發軟體,主要是因為他與該公司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甚至與許多Intel在Portland的開源團隊非常接近。但最近他換了平台了,他表示: 「實際上,對我而言,本週最大的驚喜,就是我把主機升級了。這是15年來的第一次,我的桌機不是Intel平台了。喔!我是還沒有轉換到ARM平台啦!但現在已經升級到潮爽的AMD Threadripper 3970X平台!我使用“allmodconfig”來編譯這個測試版本的Kernel,速度比以前快3倍,雖然說在這段必須冷靜下來的期間(編按:指疫情期間)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重要關聯,但是我顯然會明顯感受,在到下次大改版時,該平台所帶來的效能力量!」 是一款32核心64執行緒的工作站級處理器,基礎時脈為3.7GHz,爆發時脈為4.5GHz,L1、L2、L3快取分別為2MB、16MB、128MB,採用台積電7nm製程、支援PCIe 4.0架構,可搭配sTRX4主機板,記憶體方面可支援DDR4-3200,高達4通道。在各方面的效能表現都比Intel同級產品還要好,也許是這樣才讓Linus兄轉換平台,讓他在程式編譯的工作上如魚得水! 由於Threadripper 3970X和3900系列,擁有許多核心,是讓經常需要編寫大型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最佳選擇,Linus兄雖然沒說他先前用的是哪顆Intel CPU,但他這次使用AMD CPU的編譯速度,的確提高了3倍! 既然未來採用AMD處理器來開發Linux核心,相信這對AMD Ryzen的Linux使用者來說,也會是個好消息!因為Linus一直為主線版本的Linux建構最新的Kernel核心程式碼,要是系統因為有錯誤(例如處理器漏洞),或是未經充分測試而撤掉該功能,導致任何程式碼有問題時,他總是傾向會大聲地「訐譙」出來 (編按:非常不爽!很多程式設計師都有類似的個性)。 因此,這次透過Threadripper平台,能額外且直接找出問題,讓他更有希望能更快地發現任何破壞核心的各種臭蟲,並且在他要生成新的核心程式時,能夠即時做出各種新的改進!當然,核心程式也會針對AMD平台做優化。 就連Linux之父都轉換到AMD了,您還在堅持14nm嗎?
-
給您Refresh好味道:AMD擬推Matisse Refresh之Ryzen 3000XT系列處理器(含R9 3900XT、R7 3800XT、R5 3600XT)與Navi10 Refresh顯示卡,另RDNA2的Navi 20亦即將發表!
因應Intel十代U(代號Comet Lake-S)已於5/20正式開賣,AMD才在5月7日推出其Matisse家族的入門級Ryzen 3處理器,包含Ryzen 3 3300X與3100,以準備進攻7nm入門電腦市場,然而在中高階部份,AMD也有自己的計畫,那就是CPU方面會推出新的Ryzen 3000XT系列!此外,在GPU也有新的Navi計畫即將公開! 就說AMD去(2019)年也是7月7日正式開賣其7nm的Ryzen 3000家族,那麼今(2020)年的7月7日剛好是7nm CPU開賣一週年,AMD怎可能沒有新的U上市呢?據傳AMD將在當天推出Matisse Refresh版本的Ryzen 3000系列,將命名為Ryzen 9 3900XT、Ryzen 7 3800XT與Ryzen 5 3600XT,以與Intel的Comet Lake-S家族對打! ● AMD Ryzen 9 3900XT (以取代3900X) ● AMD Ryzen 7 3800XT (以取代3800X) ● AMD Ryzen 5 3600XT (以取代3600X) 以下直接來看表,以得知這幾個新款CPU的定位(紅字部份)。 ▼表 AMD Ryzen 3000家族(代號Matisse與Matisse Refresh)處理器規格比較 由於新的XT系列,用途就是用來取代掉現有的X系列,因此預計將會是多了時脈,但價格不變。也就是R9 3900XT、R7 3800XT、R5 3600XT的建議售價應該維持跟先前X的價格一樣,但時脈大約提升個200~300MHz (有點類似NVIDIA推出SUPER系列一樣),因此預計其效能將可以再往上飆升,以與Intel的Core i5-10600K、i7-10700K和i9-10900K來相抗衡! 不過話說回來,顯示卡一樣,這次AMD也XT來代表該產品的最高性能版本,就跟NVIDIA喜歡用Ti或是新的SUPER來代表其更高性能版本一樣。再看Intel的產品,大概就只能從後面是不是有K來看出其產品的更高性能版本了! 在CPU有新的Matisse Refresh家族,當然在GPU市場也要有新的產品出現,否則7月7日拿什麼來跟玩家交待呢?繼去(2019)年7月7日推出7nm、RDNA架構、PCIe 4.0的Radeon RX 5700 XT與5700 (代號Navi 10)顯示卡之後,AMD除了後續推出了5600 XT與5500 XT、5500之後,今(2020)年也應該有一些新的產品亮相才是! 由於NVIDIA現有Turing架構的GeForce RTX 20家族與GTX 16家族,稱霸整個玩家圈,而前陣子又發表了Ampere架構的A100主打B2B專用的資料中心、嵌入式專用GPU,讓其又稱霸整個HPC圈。雖說AMD也有其GPU的產品發展藍圖,但似乎再不端出一些新玩意,大概就快要被市場吞沒了! 由於AMD已於2020年承諾會推出7nm、RDNA 2的Navi 2X GPU,就目前已知的消息,最高階的Navi 21,晶圓大小達505mm²,因此又被叫做Big Navi,將內建高達80 CU (運算單元),總計5120顆GPU運算核心,且每瓦效能比上世代提升50%。 由於發表日尚未確立,很有可能在第三季會先發表。不過新的GPU已有洩漏出PCI ID了,從這些資料,可以猜出這次Navi 21高階顯示卡的規劃: ● Navi 21 XTX (PCI ID: 0x731F:D0) → 類似RX 5700 XT 50週年版的最高等級 ● Navi 21 XT (PCI ID: 0x731F:D1) → 類似RX 5700 XT ● Navi 21 XL (PCI ID: 0x731F:D3) → 類似RX 5700 ● Navi 21 XLE (PCI ID: 0x731F:DF) → 類似RX 5600 XT 此外,在Radeon Pro版本的部份,大概可以猜出如下: ● Navi 21 XT (PCI ID: 0x731F:10) → 類似Radeon Pro WX 5700X ● Navi 21 XL (PCI ID: 0x731F:12) → 類似Radeon Pro WX 5700 對,還有Apple系列啊!因為現在新的iMac與Mac Pro都用AMD顯示卡了,因此還有下列幾個型號: ● Navi 21 XTA (PCI ID: 0x731F:50) → 可能給iMac/iMac Pro Refresh採用 ● Navi 21 XLA (PCI ID: 0x731F:51) → 可能給iMac/iMac Pro Refresh採用 ● Navi 21 Pro-XTA (PCI ID: 0x731F:11) → 可能給Mac Pro採用 ● Navi 21 Pro-XLA (PCI ID: 0x731F:13) → 可能給Mac Pro採用 上述的都是高階卡,至於比較中階主流的部份,是的!一樣會有Refresh版本!跟上述Matisse Refresh一樣,這次Navi10 Refresh,預計會有3款版本如下: ● Navi 10 XT+ (PCI ID: 0x731F:E1) → 用以取代Radeon RX 5700 XT ● Navi 10 XM+ (PCI ID: 0x731F:E3) → 用以取代Radeon RX 5600M ● Navi 10 XTE+ (PCI ID: 0x731F:E7) → 用以取代Radeon RX 5600 XT 所以從上面可以看出,除了CPU有三款Matisse Refresh,在GPU也會有三款Navi10 Refresh,只是到時候後者這三款顯示卡,是要叫做什麼會比較好呢? (總不能叫Radeon RX 5700 XT SUPER吧? 笑!) 相信大概7/7左右就知道了! 除了Navi 21這個大塊Big Navi晶片之外,另還有Navi22和Navi23這些小晶片,這些GPU的PCI ID也有洩漏出來了!這些顯示卡將可能規劃出下世代的顯示卡系列。以下是這三款GPU的晶片大小比較。 ● AMD Navi 21 (505mm²) ● AMD Navi 22 (340mm²) ● AMD Navi 23 (240mm²) 除了效能比上一代快50%,RDNA 2也將具備硬體光追(Ray-Tracing)技術,可支援微軟的DXR 1.1 (DirectX 12 Ultimate),在記憶體方面可能採用GDDR6 (主流卡)和HBM2 (高階卡)的配置,讓其顯示卡在4K遊戲下,也能有機會跑得順!總之,就等下半年AMD的正式公佈了!
-
各大廠AMD最新B550主機板亮相!最具C/P值的PCIe 4.0新選擇
礙於COVID-19疫情,使得2020年大家規劃的新產品上市計畫都延遲了。首先是Intel選擇於4/30公佈Comet Lake-S 第10代桌機處理器以及搭配的Z490/B460主機板等資訊,並於5/20正式發表效能數據,然後5/27正式開賣,此時B460的測試數據也可以公佈。這次Intel終於催生其新的「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只是,聰明的玩家已都知道這次的10代U,仍是14nm+++製程,搭配PCIe 3.0規格,雖說旗艦版本最高可以跑到5.3GHz,但沒有好的顯示卡也是白搭。再加上其溫度實在,且下世代的產品早就已Ready,因此有不少玩家呈現觀望的態度! 至於AMD這邊,當然也不是純看好戲,先前在5/7正式推出Ryzen 3 3300X與3100處理器,正式把。然而當對手B460中階主機板推出之際,AMD預計於6/16正式開賣的中階B550主機板,也提早與各大板卡廠商共同曬一下最新主機板,讓大家可以提早存錢,然後直接無視牙膏新品,進入到真香的懷抱! 說到Ryzen 4000處理器,其實要是沒有COVID-19疫情的話,AMD預計是要在Computex 2020時發表的 (去年的Ryzen 3000就是在Computex 2019發表),但因為疫情緣故,使得大家的產品都至少拖延一季以上。因此,若沒有意外的話,Ryzen 4000處理器應該最早9月時,就可以看到了! ▼ AMD各AM4插槽之晶片組功能 至於晶片組/主機板部份,由於B系列主打中階市場,從上表可看到,現有的B450跟接下來要上市的B550相比,除了後者直接支援到PCIe 4.0之外,其USB 3.2 Gen. 2和Gen. 1的數量也各增加兩組,SATA 6Gbps也增加2組。因此對於需要連接更多周邊裝置,且要裝Ryzen 3000/4000處理器且搭配PCIe 4.0 SSD的玩家來說,可以直接買新的B550主機板,而且還支援雙顯示卡喔! 當然,如果玩家現有X470或B450主機板,而顯示卡(或是SSD)還在使用PCIe 3.0規格的話,當然還是可以選擇便宜的B450繼續使用。而到第四季Zen 3架構的Vermeer (Ryzen 4000)處理器推出後,這兩款主機板只要更新BIOS,也是可以支援的!不用像Intel那樣可能要換主機板。 至於入門晶片組部份,先前有A320,但沒看到A420啊!不過AMD也表示,將會推出A520晶片組,能支援最新Ryzen 3000/4000處理器,可說是最入門級的PCIe 4.0主機板。 主機板大廠華碩(ASUS),目前規劃推出10款以上的,有ROG Strix產品線、TUF Gaming產品線,以及PRIME產品線。目前第一批的主機板型號也已經亮相如下: ● ● ● ● ● ● ● ● ● ● ● ● ● ● 同是主機板大廠技嘉(GIGABYTE),也規劃推出7款以上的,有AORUS系列,以及GIGABYTE產品線。目前第一批的主機板型號也已經亮相如下: ● ● ● ● ● ● ● ● ● ● 至於微星(MSI)方面,也是規劃推出10款以上的,有分成MPG、MAG系列,另有B550開頭的入門系列。目前第一批的主機板型號也已經亮相如下: ● ● ● ● ● ● ● ● MAG B550 BAZOOKA ● ● B550M PRO-VDH WIFI 接下來,看看同樣是主機板大廠的華擎(ASRock),他們則是規劃推出高達12款以上的,有Taichi、Extreme、Steel Legend、Phantom Gaming等系列,產品多到琳瑯滿目。由於華擎主推AMD家的顯示卡,因此多捧場AMD主機板似乎也沒錯啦!目前第一批的主機板型號也已經亮相如下: ● ● ● ● ● ● ● ● ● ● ● ● 最後來看看最近非常積極推廣品牌市場的主機板廠映泰(BIOSTAR),他們目前先規劃2款,跟Intel的B460命名法類似,有GTA與GTQ等款式。目前第一批的主機板型號也已經亮相如下: ● ● 自去(2019)年7月7日開始,AMD首先開賣7nm的Ryzen 3000處理器,搭配X570主機板,正式開啟7nm電腦元年,在高階主流的Ryzen 9、7、5系列先布局完成之後,今(2020)年5月再推出入門的Ryzen 3系列,再搭配6月16日即將上市的中階B550主機板,看來今年上半年,將是7nm的Ryzen 3000系列與14nm+++的Comet Lake-S (Core ix-10xx0)系列的電腦平台互相對打。 玩家現在想先入手嗎?還是要再等等呢?因為預計最快9月,AMD下世代的Ryzen 4000處理器也即將亮相,可搭配計有的高階X570主機板,或是本文提到的B550中階主機板,也許A520入門主機板也會發表,屆時將提供更快效能,以及更具C/P值的優勢,讓玩家們買單。 再看Intel部份,雖然5月底正式推出Comet Lake-S搭配Intel 400系列主機板,而下一代的Rocket Lake-S (可能叫Core ix-11xx0)也許最快能在10月左右發表,雖然終於支援到PCIe 4.0,但還是14nm+++製程,可能旗艦級的Core i9-11900K還會更熱,而且現在市售的Z490、B460主機板,不一定有通過PCIe 4.0的驗證,到時候玩家可能還要換板子(例如叫Z495之類的),難道玩家還要忍受每一代都要換主機板、而且今年內還都是14nm的產品嗎? 組裝電腦就是要精打細算,不管選擇如何,就看玩家們囉! ● ● ● ● ● ●
-
假帳號領一波(x)?!又一免費神作、Epic Games Store送《文明帝國6》
Epic Games Store最近可說是「大動作」頻繁阿!之前才因為推出免費的《俠盜獵車手5》讓自己的服務頁面當機(大家還是領得很爽XD?),今天又宣布策略型回合制神作《文明帝國6》今起至5/28 11:00免費送,玩家們如果還沒玩過的話不妨載來試玩看看,畢竟這種原先都要破1,500元以上的遊戲老實說不領白不領XD! 當然小編也是知道有些玩家會擔心Epic Games個資問題,要不然的話就只好正版遊戲支持起來(荷包君:#&$*@&)!(謎之聲:小編個人的荷包君是「已哭」啦XD!) 不過話說回來,先前《GTA V》會搞到伺服器頁面爆掉也確實算是出乎意料,Epic Games Store掛了近8小時才恢復..XD!雖然說《GTA V》其實早在2013年就已經推出,加上又是現在最賣座遊戲排行榜第二名(第一名是《Minecraft》)!,很難想像有這麼多玩家還沒玩過...(傻爆眼) 而這次的《文明帝國6》雖然同樣也已經是推出多年的遊戲了(2016年推出),但到現在都還持續有推出更新,開發商Firaxis Games也表示將會繼續追加至少8種文明,確保玩家們的新鮮感。(但看來7代還要再等等惹~)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下世代Tiger Lake內建的Xe GPU,效能為Ice Lake兩倍以上,可望超越AMD Renoir
Intel在CES 2020宣示將於年中推出Tiger Lake筆電平台,首度內建自家Xe GPU核心,效能比起Ice Lake的Iris Plus GPU家族快一倍!甚至有望挑戰AMD的Renoir家族。 Intel終於展現其「十」代力量,推出一系列的「第十代」處理器產品。像是剛在5/20正式推出Comet Lake-S桌機處理器,搭配其Intel 400系列晶片組,以及提供單核高達5.3GHz的時脈,來鞏固既有桌機王者的地位。至於筆電部份,先前早在高效能版本,與Comet Lake-U低功耗版本。只是這些14nm+++的製程架構,都只內建UHD Graphics等級的GPU,基本上繪圖效能只能算普普!玩不了3A遊戲大作。 至於另一個「真十代」力量,則是Ice Lake家族,搭配其Intel 495系列晶片組,來提供全新的筆電新體驗,Ice Lake家族採用Sunny Cove架構,搭配10nm製程,並內建其Gen.11的Iris Plus GPU家族,。 那麼,下世代的Tiger Lake,則是Intel在筆電的重要發展里程碑,其採用Willow Cove架構、10nm製程設計,預計將搭配Intel 500系列晶片組,可支援到PCIe 4.0規格。而在內顯方面,整合了Gen.12的Xe GPU,繪圖效能將再往上提升,屆時Intel將推出針對Xe GPU優化的驅動程式,同時搭配其與遊戲廠商合作一同測試其DG1獨立顯示卡的功能與效能,以讓該平台在正式上市後,就。 由於Tiger Lake平台採用PCIe 4.0架構,且又內建Xe GPU內顯,因此整體效能應該比Comet Lake-S (PCIe 3.0架構)搭配DG1獨顯的表現還要強悍。根據德國初步公佈的資料,其表示他們早收到了Tiger Lake-U筆電樣本的測試跑分了,並有簡單的效能測試結果。 在比較的平台方面,主要都是以TDP 15W的低功耗產品為主,分別是Ice Lake i3 Iris Plus G4 (即Core i3-1000G4,GPU擁有48 EU)、Ice Lake i7 Iris Plus G7 (即Core i7-1065G7,GPU擁有64 EU),以及Tiger Lake i3 (內建Xe GPU,擁有48 EU的版本)、Tiger Lake i5 (內建Xe GPU,擁有80 EU的版本),以及Tiger Lake i7 (內建Xe GPU,擁有96 EU的版本)的15W版本與提升到28W版本。總共有6組平台。 ▼表 主流筆電平台的規格比較 至於效能表現方面,其以3DMark Fire Strike (DX11)場景為主,並將Ice Lake i3 (48 EU)的跑分當成基準(1分),以比較出其他平台的效能提升幅度。先看Ice Lake i7 (96 EU)的部份大約是前者的1.5倍。至於Tiger Lake部份,則最基本的Tiger Lake i3 (48 EU)的分數,就是Ice Lake i3 (48 EU)的兩倍了,而i5 (80 EU)則快要其3倍的等級,至於Tiger Lake i7 (96 EU)則快了3倍以上,大約是同級Ice Lake i7 (64 EU)的2倍多,若是28W版本,則又能提升約15%的效能,整體表現相當於Ice Lake i3 (48 EU)的3.5倍以上。 ▼表 各平台在3DMark的成績 (原始數據/NotebookCheck,重製/PCDIY!) 若以AMD Renoir的同級Ryzen 7 4800U (同樣是15W,內建Vega 8)效能為例,其3D效能大約是Ice Lake i7的大約1.5倍來看,那麼Intel下世代的Tiger Lake平台,搭配其內建的PCIe 4.0、Xe GPU與LPDDR5的效能,應該是會超過Renoir的效能的。也許要等到AMD下世代推出,內建RDNA架構的Navi繪圖晶片,才有機會與Tiger Lake相抗衡! 當然上述指的是在3D Fire Strike方面的成績,是以DX11為基準,相較於當今新一代遊戲紛紛以DX12、Vulkan為開發方向來看,這些15W級內顯是否能跑得動這新一代3D遊戲,可能還有得拼!總之,就看真正產品上市後,這兩大家的APU (AMD的稱法),或內建GPU的CPU (Intel的稱法),在軟體效能的優化上,是否能將其產品效能發揮至極致,以取得筆電玩家們的青睞囉!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